News
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科学家揭秘锁阳种子传播途径
来源:上海五星体育频道手机在线直播观看 发布时间:2025-05-16 22:22:39
从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悉,该院陈贵林教授团队发现,甲虫与蚂蚁合作,共同完成了荒漠ECO中药用寄生植物锁阳种子的传播,从而首次揭示了锁阳种子的传播机制,为荒漠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为保护和管理锁阳种群提供了新的视角。
研究团队发现,锁阳种子的传播机制是多阶段的,由甲虫与蚂蚁合作完成,是场有趣的生命接力过程。甲虫在春夏季清晨和傍晚活动,它们会啃食锁阳的种子,并将种子带离母株。甲虫在食用锁阳种子后,会将种子完整地排出体外,这些种子依然保持活力,有的则会在其粪便中发芽。而蚂蚁则在白天活动,主要消耗甲虫带离母株后锁阳种子外部的“脂质体”,并将种子运回地下的巢穴中储存,这为种子保存及萌发提供了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环境。
“这种多阶段的传播机制不仅提高了种子的传播效率,还增加了种子在适宜环境中萌发的机会。”陈贵林介绍,锁阳与甲虫、蚂蚁之间的这种奇妙关系,展示了自然界中生物间的精妙合作,通过这一种独特的种子传播方式,锁阳能够在恶劣的沙漠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此外,该团队还发现锁阳种子的气味在沙漠中具备极其重大的生存意义。它能吸引甲虫与蚂蚁这两类关键昆虫,促使它们将种子带离母株,由此减少同种植物之间的竞争。这为沙漠ECO的保护提供了更多科学依据。
研究显示,鸟类、哺乳类甚至龟类的大脑在过去3.2亿年里,经历了一场精彩的大脑神经元演化历程,走出了截然不同但又殊途同归的智慧发展之路。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团队联手中外学者创新研发出储能密度较高的新型纳米复合薄膜储能器件,其储能密度可达215.8焦/立方厘米,刷新介电储能密度国际最高纪录。
宇宙的命运与其天体命运息息相关,而其中恒星的最终“寿命”一直是人类探索的重要命题。
周天军表示,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全球变暖下区域季风的演变规律,更凸显了古气候研究在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预测中的独特价值。通过开展古今对比研究,丰富的古记录数据所揭示的历史变化事实,将会是我们有效应对未来的重要参照物。
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我国农作物长期战略保存种质资源已超过58万份,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作物遗传基因密码,犹如“天书”亟待破解。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发起、腾讯参与支持的作物种质资源“天书计划”正式启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同科学技术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为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刘岗团队发展了“漂浮策略”和“维度定制”相结合的新策略,如同给二氧化钛穿上了“水上行走鞋”,赋予了材料可漂浮于中性水溶液表面的特性,为塑料转化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替代方案。
通过将筛选出的诗词逐一标注,提取时间、地点、诗人身份、情境语义等信息,研究团队逐步建立起一个横跨1400年的“长江江豚诗词数据库”,并确定724首提及长江江豚的作品。
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未来全球雪旱发生频率将成倍增加,其中暖雪旱将成为主导类型。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和西南大学的科学家找到了柑橘黄龙病的抗性基因,“柑橘癌症”有了破解方法。
除了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其拍摄的着陆区高清图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科学家了解着陆点的地质细节和土壤来源。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嫦娥六号降落相机序列图像、全景相机近景立体图像等数据,构建了一套高精度的着陆区地形数据集。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农业农村部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中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AI发展在发挥多方面非消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